中国女篮在小组赛第二场比赛中有惊无险地击败对手,收获两连胜。尽管结果令人满意,但比赛过程,尤其是最后一节的剧烈波动,再次暴露出球队在核心后卫位置上的明显缺失。
整场比赛,中国女篮大部分时间掌控着节奏。内线优势明显,锋线球员在攻防两端也表现得极具活力,通过积极的拼抢和防守反击建立了可观的领先优势。然而,当比赛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对手祭出全场紧逼并提升防守强度时,场上的形势骤然紧张。
缺乏一名真正的核心后卫来梳理进攻、稳定节奏的问题被无限放大。在对手的高压防守下,球队运球过半场变得异常艰难,多次出现被迫停球甚至失误的场面。进攻组织显得滞涩,往往只能依靠个人能力勉强完成进攻,战术执行效率大打折扣。领先优势被对手一点点蚕食,原本明朗的局势一度变得悬念重生。
最终,凭借球员们的顽强意志和关键篮板,以及更胜一筹的整体实力,中国女篮守住了胜果。这场胜利固然宝贵,但过程足以敲响警钟。它清晰地表明,在面对世界级强队更高强度、更具针对性的防守时,目前的后卫线在控场能力、破紧逼能力和关键时刻的决策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支志在巅峰的球队,不能总是依赖内线的绝对优势或锋线的拼命防守来弥补后卫线的短板。一个真正的球场大脑,能够在攻防转换中准确出球,在对手起势时压住节奏,在决战时刻冷静地做出最合理选择的核心后卫,是中国女篮向世界顶级强队迈进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补齐的一块拼图。两连胜是坚实的脚步,但暴露的问题更值得深思。